编者按:世界青光眼周(WorldGlau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将我国今年世界青光眼周的口号定为:“重视早期筛查,减少视功能损害”,以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青光眼是世界性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当前治疗手段仅能阻止或延缓其进展,而不能使患者复明,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而,早期筛查和诊断对尽早开始干预以减少患者视功能损害尤其重要。
王宁利教授介绍说,对大范围人群进行疾病筛查需要消耗相当多的医疗资源,只有当符合以下标准时才能开展。一、属于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二、存在便于早期发现的窗口期;三、筛查性价比高;四、已有有效的干预措施;五、国家社会的经济水平足以承担筛查的费用。从青光眼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大类。闭角型青光眼完全符合以上条件,其筛查活动已纳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防盲计划,并在各地执行;开角型青光眼也有临床前期,目前虽没有完全根治手段,但治疗越早,视神经损害越小。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眼底照相网络会诊成为可能,医院进行低成本筛查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王教授认为开角型青光眼也应纳入大范围疾病筛查范畴。
青光眼的诊断并非依靠单一指标便可完成,而是需综合考虑眼压、眼底、视野、房角状况等多项指标,这对大范围人群筛查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对此,孙兴怀教授建议,应针对青光眼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包括40岁以上、明确青光眼诊断患者的一级血缘相关亲属、青光眼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人群等。这可大大提高青光眼检出率,提高筛查性价比。另外,为保证筛查工作顺利进行,医院眼科均应配好相应设备,包括裂隙灯、房角镜、眼压计、视野计、眼底照相等。孙兴怀教授说,“要提高知晓率,每个人都应该像了解自己的血压一样了解自己的眼压,这对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发现很有帮助”。
虽然青光眼知晓率低和诊断率低是全世界普遍问题,但在我国尤为严重。刘旭阳教授介绍,我国将近80%-90%青光眼患者、尤其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诊断时往往已是疾病晚期,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期。因此,开展早期筛查对我国患者意义尤其重大。
群防群治,普及公众教育
青光眼防治不仅需要眼科医生的参与,更需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做到群防群治。孙兴怀教授提到,青光眼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受生活方式、情绪等因素影响很大,患者多具有过度防御的人格特征,焦虑、抑郁情绪超过一般人群。当了解到青光眼最终可能导致失明后,会产生恐惧情绪,即“恐青症”。而这对疾病控制非常不利,消除或减缓这种紧张情绪不仅需要患者本人配合,还需要患者家属、同事、朋友等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青光眼周作为社会性活动的重要意义之一。
而且,青光眼为终身性疾病,需要持之以恒的治疗和保健,才能提高依从性,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WHO调查资料显示,即使应用目前的标准治疗,若干年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失明。这提示除临床治疗外,还应重视改善生活方式及提高依从性,这就需要全社会的
在青光眼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成员所在单位将开展各种知识宣教和筛查活动。例如,刘旭阳教医院今年主题活动是“深入社区”,将在社区范围内进行青光眼患者教育和早期筛查等工作。孙兴怀教授所在复旦医院眼科将一如既往举办青光眼义诊活动,并借助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的科普活动,以及通过各种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刊、网络、杂志等途径进行科普宣教,开展知识讲座,已与美国哈佛大学眼科合作拍摄了科普宣教片,传递国际最新理念与技术信息。通过多方教育,以期唤起全社会对青光眼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到该病的防治活动中来。
青光眼治疗进展及展望
降眼压是当今唯一获证实的可以减缓青光眼疾病进展和保留视功能的治疗方法。关于眼压降低的标准,目前提出靶眼压的概念,即眼压降至视功能不再进一步损害的水平。越接近靶眼压水平,治疗效果越好。王宁利教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例如患者的靶眼压为14mmHg,如现眼压控制在13mmHg,则属于安全范围,如现眼压为15mmHg,这高出的1mmHg(相当于13.6mm水柱)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视功能损害极大。因此,眼压多下降额外1mmHg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然,在临床实际治疗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生活质量、预期寿命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降眼压之外,视神经保护也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策略。低眼压青光眼治疗研究(LoGTS)表明,通过应用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可显著延缓青光眼患者视野进展。最新基础研究也获得重大突破,发现视神经受损并非完全不可逆,如何将这一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药物基因组学的进展已使对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敏感性的检测成为可能,这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手段。而整合眼科学的出现将为青光眼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希冀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