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浙江大医院,8号楼眼科门诊候诊区坐满了等待的患者。随医院眼科门诊正常开放以来,来看眼部疾病的患者也渐渐多了起来。
快医院发现,与往年正常时期相比,现在受疫情影响,门诊量普遍减少了一半左右,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验光、配镜的少了;而目前就医的人群中,主要是看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中以青光眼为多。
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汪晓宇主任医师说道,由于疫情原因,有些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就一直在熬,等到眼睛很医院,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眼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3月8日至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青光眼周”,作为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青光眼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青光眼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青光眼人群总体发病率为1%,45岁以后则高达2%。在我国,青光眼的未诊断率高达90%,约10%的患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诊治而致盲。
80岁老太太青光眼发作硬熬两个月
眼睛出现无法挽回的损伤
上周,浙江大学医院眼科许叶圣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从1月初出现眼睛胀、头胀等症状,起初熬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没重视,接着过年又发作,想着挨到年后再说,结果碰上疫情,医院。这一拖,足足拖了两个月,眼睛的胀痛一次比一次厉害,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老太太总觉得熬一熬过去就好了,可这几天连头都胀痛得受不了了。
“闭角型青光眼有小发作和大发作,小发作的话,眼睛胀痛有些人忍忍还是可以的,但反复发作,甚至到大发作就会对眼睛的结构、功能造成损毁,这个损毁是治疗也无法逆转的。”许叶圣副主任医师介绍,老太太两个月里反复出现小发作,最后导致了大发作,眼胀、眼痛、头痛、视物模糊……
闭角型青光眼的原理,相当于眼睛里排出水的通道比较狭窄,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当水流出有阻碍或通道突然关闭,水出不去,眼睛压力升高,就造成了头痛、眼胀等一系列症状。
医院后,通过药物控制和后续的手术处理,眼部结构性的问题解决了,但视神经压迫造成的损害已经不能挽回,术后最佳视力只有0.4(正常人是1.0),且视野缺损。许叶圣副主任医师认为,假如在原先体检时发现结构的隐患,或者有症状的时候能及时就诊,治疗效果会好很多。
除了这位老太太,这两天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大多拖了十几二十天。
浙大一院眼科汪晓宇主任医师说起了最近接诊的两个病例,都是在3月6日当天做的手术。一个是70多岁的老太太,耽搁了20多天,来医院时右眼视力接近于失明,只能看到一点点亮光,因为眼压增高的持续时间过长,手术完视力恢复困难,仅仅只能看到手指头,而且以后也不会再好起来了;
另一位80多岁老太太,眼睛痛10天,医院时,眼压高达56mmHg(正常值应该是在10~21mmHg),视力只有眼前手动,角膜水肿,瞳孔散大,及时行抗青光眼手术后视力恢复到0.1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时来势汹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短时间内就会失明。因此,一旦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不适医院就诊。
治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年后70岁的他几近失明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为主要危险因素,从而影响视神经,引起视野缺损,最终导致视力丧失的疾病。它的特点在于,视神经受损以后,药物、激光、手术这三种治疗方式都只能起到控制发展的作用,而无法使损伤逆转,视力恢复。”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王凯*主任介绍,原发性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大类,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和慢性。
老童(化名)是杭州人,大约70岁。五六年前,因为眼睛老是发干、发痒,不太舒服,他来到了王凯*主任的诊室。经过一系列诊断,王主任告诉老童,他这是得了青光眼,并且已经发展到中期,必须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需要每月定期复查,否则可能导致失明。
“老童是一个大大咧咧又随性的人,当时嘴上答应得痛快,现在想想,其实他心里应该根本没当回事。”王主任说,老童属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多数青光眼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他第一次来院时,虽然已经发展到中期,但中心视力仍有0.8,对日常视物没有太大的影响。估计正是因为这样,老童才未加以重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老童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想起来了滴点眼药水,药水用完了也不第一时间配,总是路过时“顺便”配点带回去。两年多过去,他渐渐发现,自己的视野范围变小了。开车的时候最明显,想要变道却看不到后方两侧来车,有很多次险些出现擦碰。
“这种现象,是典型的管状视野。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损伤到一定程度,眼睛只能看到正前方比较狭小的空间范围。就像在眼前放一个纸筒,只能看到筒内正对出去的景象。”王凯*主任诊断,老童的青光眼已经发展到晚期,建议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再这样发展下去,视野范围会越变越小,最终导致视力丧失。然而,不知道是因为害怕手术还是觉得仍然看得见没有必要动刀,老童拒绝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案。
直到视野范围窄到对日常生活也产生影响时,老童终于坐不住了,医院接受手术。“手术后,老童的眼压一直控制得还不错,谁知道稳定一段时间后,他又不按时来复查了……”王主任无奈道。
像老童这样,即使已经做了手术,但由于手术时视神经已经发生萎缩,再加上术后没有按时复查眼压,病情逐渐恶化。王凯*主任回忆,年前在门诊见到老童时,他已几近失明,走路必须靠家人搀扶。
王凯*主任提醒,近一半的国人在发现青光眼时已是晚期,针对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年龄增长(易导致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熬夜、长期过度用眼等则是诱发因素,符合条件的人若是有眼部相关症状出现,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诊。即使没有明显不适,医院检查。”
高强度跆拳道训练
10岁女孩差点得了青光眼
青光眼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前两天,10岁小女孩芳芳(化名)因为双眼干涩由妈妈医院就诊。这位小朋友曾经的高眼压病史引起了主诊傅林医生的注意。
芳芳妈妈告诉医生,芳芳已经练习跆拳道4年多,平均一周2-3次,每次2-4小时。1年前,芳芳曾进行了一次为期10天的跆拳道集训,每天练习8小时左右,随后出现双眼胀痛的症状。医院检查,发现双眼眼压偏高,右眼24.3mmHg,左眼28.8mmHg,并且随后的24小时眼压检查发现,眼压波动幅度高达12mmHg。
虽然小孩子的偶然眼压高也不少见,且很多是找不到原因的,但一般来说,长期随访观察下来,仅有一小部分发展成青光眼。傅林医生给芳芳做了详细的检查,眼部超声生物显微镜结果显示,她的虹膜呈现出了向后凹陷的形态(正常虹膜都比较平),因此高度怀疑是色素性青光眼。
傅林解释道,通常情况下,正常的虹膜都比较直,就算有点弯曲,也不会出现明显后凹的状态,而明显向后凹陷的虹膜,增加了它与晶体和眼球内其他结构的摩擦,造成了表面棕色颗粒的脱落,从而堵住了眼睛内液体流出的出口,所以会出现眼压升高。长期眼压高,压迫了眼睛内的视神经,最后会发展成色素性青光眼。
幸运的是,芳芳目前还没有出现视神经损伤、眼球内色素堆积以及持续眼压高等色素性青光眼的表现。傅林医生认为,可能是高强度的运动导致了芳芳一过性的色素脱落增加,从而引起眼压升高。近1年来,芳芳通过调整跆拳道练习的频率和时间,没有再出现过眼压升高的情况。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要适度,家长和孩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