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常用方法。不过,做完手术后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了,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临床上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会并出现一些并发症。
青光眼术后的并发症有以下三点:
一、继发虹膜睫状体炎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术前虹膜充血水肿较重者,术后往往反应较大,前房大量渗出,有时成团块或胶冻状,大量虹膜色素脱落,沉积在晶状体表面。
为预防青光眼术后过重的虹膜反应和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应在术前充分降低眼压,待眼部充血减轻时再行手术。
二、前房出血
通常为术中虹膜血管损伤或术后外伤,用力咳嗽、打喷嚏等所致,青光眼术后如前房形成好,少量出血常可自行吸收,不必做任何处理。如出血量较多(超过前房的1/2),则应进行治疗。治疗3日无效时,应考虑行前房穿刺放血或前房冲洗术,以防止角膜血染。
三、前房形成延迟或无前房
青光眼手术后,一般次日前房即可恢复,如5日后前房仍未形成或极浅,称为前房形成迟缓或无前房。应积极采取措施。
常见的原因有:
(1)滤过太强。前房较浅,但角膜清亮,眼压低,没有虹膜炎症反应。
(2)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如滤过泡扁平,外观滤过不强,应散大瞳孔检查有无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眼底镜下如发现周边网膜有大小不等的灰褐色半球形隆起,边缘清晰,应立即按脉络膜脱离治疗。
经上述处理前房仍未形成者,则应立即在局麻下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形成术。
因此青光眼医院进行检查。
青光眼手术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视功能,从而防止患者现有的生存质量下降。因此青光眼手术后观察患者的眼压情况尤其重要。
青光眼手术后做定期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眼压、滤过泡情况、眼前房深度、视神经与视野的情况,另外也需要注意晶状体以及视力等改变。
青光眼手术后较理想的滤过泡应当是弥散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的滤过泡可能因瘢痕化而消失,或者是包裹局限、薄壁等改变,这些均可影响房水的引流,从而影响手术后眼压的控制。
对此有时需要眼科医师进行处理。青光眼术后早期(通常在1-2周)常有因滤过不均衡造成的眼前房深度较浅、甚至是低眼压改变,2周后通常较少再出现前房深度变化。
此外,青光眼术后还要注意保健,保健的重点是对患者的视野、视神经进行监测,这对观察患者的视功能是否进行性恶化是至关重要的。
其原因一是部分患者的眼压控制不理想,也就是未到达目标眼压水平;二是有少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并不是造成其视功能损害的全部因素。也就是说,有部分非眼压因素存在,这是目前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在这些因素中,有部分为视神经的血液供应障碍。所幸的是这样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低。但无论如何都要注意防治。
总而言之,青光眼手术后,医院进行复查,以免出现意外,如有条件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自动静态视野检查和眼底的视神经照相检查。
来源:中国眼科网
责任编辑:闫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