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医药报」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我们通过眼睛认识和感知世界,眼睛也能够显示心灵的力量。眼部疾病不仅影响视觉功能,而且影响自身形象。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高血压不仅对心、脑、肾、大血管有损伤,也威胁着眼睛的健康,特别是增加了患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风险。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什么?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致盲的眼底病之一。视网膜静脉阻塞按照静脉阻塞的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CRVO又可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我国CRVO的发病率约为0.1%,BRVO的发病率约为1.3%。由于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血管,对全身血管疾病有一定提示意义,所以需重视全身各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视网膜静脉阻塞呢?
视网膜静脉阻塞多发于老年人,年轻人少见。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高血压。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内皮受损,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青光眼、短眼轴等局部改变,吸烟等均可导致静脉阻塞。动脉硬化时,邻近或交叉的动脉压迫管壁较薄的静脉,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毛细血管缺氧引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上调,导致黄斑水肿或新生血管。
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什么样的症状?
发病初期患者多为突然出现单眼、无痛性、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少许黑影遮挡感,易被忽视。
由于症状没有精准的指向性,对于年纪较大且有危险因素者,应当散瞳行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可见中央或分支静脉扩张、迂曲,沿血管浅层出血(呈火焰状、放射状)。
做哪些检查有利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除了基础的视力和眼底检查外,还应进行眼底荧光素造影(FFA)检查和无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FFA检查即静脉注入造影剂使血管显影,同时间断拍摄眼底照片,动态观察血管情况,以便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有助于分型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OCT检查即由切面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明确黄斑水肿情况。若玻璃体积血较多,无法完成FFA及OCT检查,则需行眼部B超,用超声波探测是否有视网膜脱落等情况存在,以确定下一步手术方式。
同时还应进行内科相关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血管彩超等,全面评估全身情况。
术后视力会受到影响吗?
非缺血性患者的预后较好,此外,视力预后与并发症密切相关。
黄斑水肿(ME)是RVO最常见的并发症,此时视物最敏锐的部位——黄斑区失去了正常结构,视力遭到严重损害。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发病1年内,5%~15%患者会发生ME,而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发病2年内,非缺血型CRVO患者中约30%会发生ME,缺血型CRVO患者中约75%会发生ME。
此外,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产生的血管生长因子导致眼内新生血管生成,新生血管结构不成熟,易于反复出血。若大量出血进入视网膜前方的玻璃体,形成玻璃体的积血、浑浊,继而机化,可能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若新生血管长在前房角和虹膜,会引起难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视功能。
怎样才能尽可能地保留视力和预防并发症?
1.目前一线治疗方案是往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数量,减少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预防新生血管生成。根据眼底情况,可能需要多次注药。
2.玻璃体腔注射激素以增强局部抗炎能力,如地塞米松缓释剂。
3.发现眼内新生血管者,可进行激光光凝术。FFA发现无灌注区者,也应及时进行激光封闭缺血区,减少视网膜对氧的需求,预防新生血管生成。
4.发生玻璃体积血者,需进行玻璃体切除术。
5.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中医有什么治疗方法?
视网膜静脉阻塞类似于中医学的“络瘀暴盲”,是由于肝郁气滞、肝肾阴亏、痰瘀互结,致眼底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而引起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其中血瘀是突出的病机。中医在血水同调、分期论治、分型论治等思想指导下,用汤药、中成药、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视网膜静脉阻塞对视力有很大威胁,早日规范治疗可以保护视功能。一方面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眼科专科复诊,动态观察眼部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庞龙作者系国医大师中医眼科学术经验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