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提升、消费升级及家长对儿童饮食的重视,令儿童食品市场生机勃勃,儿童零食已然成为一个有着很大商机的细分赛道,成为大零食行业下的超级蓝海市场。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7.95%。
而《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约为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1/10,预测-年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15%的复合年增长率稳定增长,市场预期超亿元,充当休闲食品市场新的发力点。
在有2.5亿“吞金兽”的庞大消费市场中,不仅吸引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零食巨头强势入场,还有一众新晋品牌对此市场虎视眈眈,市场硝烟已然弥漫。
零食巨头重点布局
得益于80、90后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养娃过程中“精细化”意识不断提升,家庭支出中儿童部分水涨船高。
儿童食品作为一个庞大的细分赛道,零食巨头们是不会缺席的。
早在年5~6月份,随着良品铺子推出儿童零食子品牌“良品小食仙”,百草味推出“童安安小朋友”系列产品,三只松鼠在天猫开设子品牌“小鹿蓝蓝”旗舰店,来伊份推出“伊仔儿童零食系列”产品等,这就意味着儿童零食的竞争早已打响。
两年时间过去,这些企业的儿童食品业绩也可圈可点。
良品铺子年报数据显示,良品铺子年实现营业收入93.24亿元,同比增长18.11%。报告期内,良品铺子的儿童零食品牌“良品小食仙”全渠道终端销售额为4.17亿元,同比增长41.17%,营收增速高于主业;儿童零食品牌中的健康营养棒棒(糖)系列终端销售额达到1.28亿元。
“公司依靠差异化的产品创新,重塑儿童零食品类心智,儿童零食系列受到了市场认可。”良品铺子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年推出了28款儿童零食新产品,销售占比35.17%。
而三只松鼠年财报显示,其子品牌小鹿蓝蓝报告期内全渠道销售额超5.5亿元,去年下半年度实现月均销售额破万元。去年双十一期间全渠道销售额超万元,同比增长超%夺得宝宝零食全网销量第一。
截至目前,小鹿蓝蓝已打造山楂棒、香香米饼、鳕鱼肠、鲜虾片、冻干奶酪块等10余款千万级宝宝零食细分类目TOP1单品。
“作为新品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小鹿蓝蓝首先是选对了细分赛道,在高速增长的儿童零食赛道里,专注于开发专业的宝宝零食,可以说是宝宝零食品类的开创者,这使得消费者会将宝宝零食和小鹿蓝蓝这个品牌紧密地联系起来。”三只松鼠方面表示。
很显然,儿童零食市场正在形成前景广阔的新蓝海。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闻香而动,一大批新晋品牌涌出。年上半年,奶酪博士、小黄象、秋田满满等儿童零食品牌相继获得投资机构青睐。据公开信息统计显示,仅年下半年,儿童零食品牌融资事件达14起,多个品牌年内斩获多笔融资,其中窝小芽、哆喵喵完成3轮融资,果蔬天团、米小芽完成2轮融资,窝小芽最新一轮融资达到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儿童零食市场不论是在消费额、消费人数还是在品牌数量上均呈现持续走高态势,实现了消费侧和供给侧的双向增长。
因此,资本持续加注儿童零食赛道,与行业的增长逻辑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无关系。“婴童食品相对于整个零食或者食品领域来说,毛利率相对较高,且人群特殊,品牌忠诚度比较高,也因此,新零售企业或平台也想涉入婴童食品行业。”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蓝海已显,隐患犹存
市场升温后,儿童食品赛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首先,整个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竞争乱象。据《中国食品报》报道,受“爆款产品是财富密码”驱动,市面上产品“千篇一律”。
报道称,“进入赛道的品牌数量不断增多,但产品品质却参差不齐。有很多新冒出的消费品品牌几乎都是采用轻资产的代工模式,不少品牌打着‘婴幼儿’旗号,其实很多产品却并无婴幼儿食品生产资质。同时,有小作坊仿制大品牌的‘三无产品’混入市场销售,拉低了消费者的品牌信任,‘品牌侵权’对企业仍是一大考验。”
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利益,打着儿童零食的旗号,在市场上用成倍的价格完成对消费者的收割。而儿童食品的使用对象是非常特殊的,在原料、品质、加工流程等各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标准,这就导致儿童食品市场极度不规范。
据湖北经视报道,记者在商场的一款儿童酱油上看到,产品配料为水、大豆、小麦、食用盐等,与普通酱油并无不同,甚至钠含量比普通酱油还高,一瓶23.9元的价格,比普通酱油高出近5倍。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胡博士接受湖北经视的采访指出,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其火爆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与其说这些食品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
其次,由于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场,标准缺失、产品同质化、供应链短板问题也暴露得愈发严重。
事实上,相较其他消费品领域,我国儿童零食行业尚处于较早的起步阶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产品没有明确的适用标准、生产环节存有安全隐患、预包装使用不规范、儿童零食添加剂量不低等多方面问题。
目前国内具备标准的优质供应链并不是那么多,绝大多数的儿童零食品牌依然采取的是代加工模式。尤其是对于很多“跨界”布局到儿童零食赛道的品牌,很多时候都会沿用原有代工厂的生产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儿童零食和成人零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市场上很多的儿童零食产品都是按成人零食标准生产。
虽然年国内首个《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出炉,《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再次修订发布,同批通审的儿童食品相关团体标准《“食育加佳”认证通则》《儿童糖果巧克力通用要求》也同日发布,儿童零食品类标准得到进一步细分,但是这并非强制标准。
“目前行业只有儿童零食通用要求这一团体标准,这并非强制性标准,也有很多儿童零食产品生产遵循的是企业标准。”有食品企业人士告诉食评方。
据町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其所评测的儿童零食类目包含溶豆、儿童小馒头、儿童虾片、磨牙棒、海苔夹心脆等多款产品,仅有“卡通形象”而未标注“适用年龄”的儿童零食产品占比83%,与普通食品执行标准一样的儿童零食占比93.4%。《报告》还对市售16款儿童虾片进行评测,整理其执行标准及产品食用说明发现,37.5%的产品执行企业标准,56.1%的产品执行国标,执行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的仅6.3%。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作为食品行业细分领域,目前产业端想突出儿童零食的概念,但消费者对这一概念还没完全认可。这和品牌多采用代工模式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因为行业国标的缺失。国标出台后,儿童零食行业才会有强制性要求和门槛,也才会更好保护消费者,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另外,从本质来讲,儿童零食生意并不好做,不仅要针对儿童推出健康又营养的产品,还要满足家长们的核心诉求。
良品铺子儿童零食负责人商静表示,儿童零食的客群对产品营养、品质、功能的要求跟一般零食不一样,这对公司的产品规划能力有极大挑战。需要企业满足一大类人群,去识别客群、选择产品、判断市场,并拿出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
三只松鼠方面也认为,“目前整个儿童零食赛道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朱丹蓬表示,在总结了最近五年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快消品的用户画像,发现消费者对于儿童零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