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青光眼,除了降眼压我们还能做些什 [复制链接]

1#

在CCOS全体大会上,首都医科医院王宁利教授对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进行了介绍,针对此发病机制,提出可能的治疗策略。

开角型青光眼病因不明,存在进行性、特征性视神经和视野损害,最终会导致失明,是最常见且不可逆的神经性致盲眼病。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63%~83%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病率逐渐升高。由于该病检出率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开角型青光眼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视觉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王宁利教授带领的团队首次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颅内压及球后脑脊液压力偏低,该发现回答了“正常眼压性开角型青光眼为何发生视神经损害”的问题。通过该前瞻性研究还发现,高眼压症患者颅内压偏高,使眼颅压力梯度维持正常,该发现回答了“高眼压症患者为何不发生视神经损害”的问题。此外,他们还首次发现眼颅压力梯度(而非单纯眼压或颅内压)与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密切相关,该发现回答了“为何眼压控制正常患者的视神经损害会进展”的问题。

王宁利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开展灵长类动物实验,首次证明持续低颅压状态可导致青光眼样视神经损害。通过实施啮齿类动物实验,首次证明眼颅压力梯度而非筛板机械性变性造成视神经损害,并且发现该损害可沿视神经波及全视路。

基于上述研究,王宁利教授等提出眼颅压力梯度增加导致视神经损害的学说,该学说的内容包括:①眼颅压力梯度增加,②线粒体耗竭/动力蛋白再分布/神经元凋亡,③与筛板变化所致机械压迫无关,④压力梯度方向为中心向周边/眼向颅。

依据上述学说和理论,他们还提出了青光眼临床分型及干预治疗策略,见图

(此处内容略、详见全文)

王宁利教授等开展的此类研究被美国眼科学会、美国眼科医师学会等知名学会先后报告,眼颅压力梯度学会被推荐收录为“F论文”。医院LouisPasquale教授发表评论,指出发现低颅压在青光眼中的作用是人类对青光眼认知的转折点;此外,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青光眼科主任和法国眼科学会主席也高度评价了王宁利教授带领的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将发现“眼颅压力梯度增加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评为“中国眼科十大进展”及“中国青光眼近五年十大进展”。

然而,目前的研究出现困难,在扩大猕猴样本量后进行研究中,近期随访发现,猕猴的颅压始终处于较低状态,但其视神经损害停止了。关于为什么低颅压模型猕猴的视神经损害停止,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眼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