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用糖果来奖励孩子?希望通过奖励糖果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的某种行为,让他们产生去完成某件事情的动力?
但是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吃糖不仅会威胁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还会影响智商的发育。研究表明,儿童多吃甜食,一日三餐都会受影响,从而减少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量。儿童时期,大脑发育最旺盛,如果缺少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将使大脑发育迟缓,影响智力发育。
那么就会有家长问了,糖果奖励是最简单有效的奖励方式,如果这个不可取,那么我该怎么奖励孩子呢?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非常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孩子心理和情绪的照顾却常常不得章法,迷惑重重,尤其是涉及奖励的问题,常常会把握不好这个度,担心过多的奖励会让一件分内的事变成一场交易,过少的奖励又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
该不该进行物质奖励?
这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究竟应该使用物质作为奖励,让孩子了解付出与回报的意义,感悟到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的道理,还是应该回避这种世俗的方式,而通过精神鼓励进行奖励呢?物质教育,关键是度的把握。毫无疑问的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是需要的,而且需要搭配使用。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物质奖励是需要的,所以不要过分担心偶尔的物质奖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关键是度的把握,不能让孩子感觉只需要物质,或者让他们形成对物质奖励的攀比心理。我们可以试着把物质奖励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奖励一件拼装的玩具,当孩子完成拼装之后,问他是否可以送给其他小朋友?是否作为交换礼物?我想,这种物质奖励的延展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我们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不应该让孩子们有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的感受,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要挣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如果总是把目标锁定在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容易上,我想父母会很不快乐,因为这个着眼点仍然在自己的身上,而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自己的体会,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精神鼓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EdwardDeci博士表示,奖励确实能激励孩子做事,但也会使孩子的行动依赖于奖励,一旦奖励停止,行动也会停止。即使孩子本身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不行。相比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认可带来的激励能够持续更久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奖励来减弱物质奖励的重要性。
怎么做好精神鼓励?
1、不以奖励为由,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一件事情,通常会许诺给孩子一些奖励。比如:把饭吃完你就可以看动画片、把玩具整理好就可以吃吃糖、马上睡觉我就给你买个玩具……
这样做虽然能立竿见影的收到一些效果,但是长期如此却会让孩子降低自主能力,在做事情的时候只想着拿奖励,而忽略了对事情本身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在面对孩子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时不要轻易的给孩子奖励,而是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自己。
2、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
有研究者将表扬分为三种:
a.过程指向的表扬——肯定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
b.结果指向的表扬——夸奖孩子的成果,如你画的画真好看。你考了分!真不简单。
c.个人指向的表扬——对孩子特征的评价,如你真乖。看你多聪明!
研究发现过程指向的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信心。
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如,我很高兴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聪明。当孩子帮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记得感谢他们。孩子知道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