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其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故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专家指出,任何年龄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尤其是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远视、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40岁以上的这五类高风险人群,医院做青光眼的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青光眼,及早治疗。医生表示,青光眼发作时主要表现有眼胀、视力下降,严重者伴随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有时发病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丧失了一部分的视力甚至失明,这是我们为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目前,大众多居家防疫,有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通过自己检查视功能,比较双眼的视野范围;触摸一下两侧眼球的硬度是否一致和相应青光眼发作的症状判断是否患上了青光眼。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患者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波动等加重病情;与此同时,医院就诊;就诊期间做好患者及家人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见到的青光眼类型繁多,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大致分为四类:原发性青光眼(包括闭角型与开角型)、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专家表示,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起初阶段可选用药物或激光治疗,在眼压不能控制和视神经损伤加剧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是损伤较少的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是通过在眼中植入微型引流钉,建立新的房水外引流通道,以达到降低眼压、阻止视神经等组织的进一步损害,从而达到保存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专家提醒全面的青光眼检查最好从35岁开始专家建议,正常人35-40岁阶段至少进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50岁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6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新快报记者梁瑜通讯员李青霞见习编辑:彭凯俊更多新闻↓↓●记者历时坚持六年、持续